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对教育发展的推动越来越明显,新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与深度融合,已成为当下探索教育变革的核心路径。
“教育+科技”推动之下,未来教育形态正在发生系统性的变革,云计算、AI、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驶入快车道。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将支撑并引领教育现代化。
但与此同时,行业里也出现了诸如“量子波动速读培训”之类的乱象,这也让人反思,教育科技的内核到底是什么?12月4日,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首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上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教育科技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应该以“人的发展”为准则。
“科技自有边界,教育以人为本。”汤道生认为,科技应从三个纬度助力“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及时的“过程反馈”,匹配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技术帮助教学者减少重复性劳动,提升教学效率;最后,技术也助力管理者从经验型判断,转向精准化治理,降本增效。
当天,来自全国百余家教育主管部门、千余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以“教育与科技融合的边界”为切入点,围绕学习者、教学者、管理者三条脉络,聚焦“科技+教育”的创新与融合,展开深度思辨与探讨。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学院教授Rose Luckin,全球知名教育公司 Age of Learning 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Doug Dohring,以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等重磅嘉宾就:
国际主流的智能教育理念又有哪些它山之石可供借鉴等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一一予以作答。
“理解的架构”是个简单的学习理论框架,其基础是在已知/已懂得的事物与正在学习的新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一个学生无论是一堂课、一个章节还是一个学科的学习中,都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可称之为“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习”,即KSA。此处的每个模块代表所学主题的KSA。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他正在学习的内容之下还有一系列的模块,代表新模块建立在先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之上。如果所有这一切都牢固坚实,则学生可以充满信心地沿着学习的道路前进,学习新知识,在他的教育进程中顺利前进。但通常会发生的情况是,在这个基础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薄弱。也许学生缺了几天课,或者还没来得及练习,也或者只是还没有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但还是不得已要继续跟上进度,这意味着之后要学习的KSA将很难或不可能掌握。
如果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大规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那么“理解的架构”将为解决方案打开大门。1968年,知名的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本杰明·布鲁姆博士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精通掌握”理论。本质上,精通掌握基础在于如果允许学生以合乎逻辑、系统的方式学习,则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精通掌握在理论上包含三个主要原则:首先,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每开展下一步都是以上一步为基础;其次,所有的教育失误都是教学失误,而不是学生的失误。第三,在足够时间和适当指导的前提下,所有学生都可以精通掌握。在该理论发表之后的数年中,研究发现,当学生获得个性化、并以精通掌握为目标的指导时,他的成绩比98%接受常规教学的同龄人要好。由此可见,精通掌握式的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确实要在各个方面改善儿童教育,那么问题不是如何最好的一对一地帮助单个儿童,而是如何广泛地做到这一点。要如何复制这些结果,以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无论他们生长在哪里,父母或监护人如何抚养他们,以及他们可以进入什么样的学校。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就是我们的答案,也是教育的未来。
人生会经历一些重要的交叉点。历史上,也曾有很多伟人站在了某一个交叉点上,比如,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大概从1588年开始写剧本,到1590年的时候,已经是英国最厉害的剧团编剧。我们假设一下,莎士比亚早生100年,即1488年就开始写作的莎士比亚,会变成后来的莎士比亚吗?答案也许会是否定的,因为1488年古登堡印刷术还未完全普及,那时候在欧洲得到一本印刷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大量的书籍还是手抄的,只有贵族能够享有这些书籍。而到1500年,印刷术普及后,欧洲出版的书籍一下子达到600万册。因此,莎士比亚才有可能在他的有生之年,以35部作品席卷了整个欧洲,成为文艺复兴当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科技的变化给站在那个时代的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今天,在中国,家庭在教育支出上是占比最高的一个国家。在高中阶段,全国每个家庭平均对于教育的投入可以占到家庭开支的25%以上。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于教育的投入其实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期待,而对于国家来说,对于教育的投入则是一个基本国民素质提高的期待。
在这种对于教育有着高期待和高追求的社会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同样生活在很重要的经济和科技爆发的某一个交叉点上。因此,讨论科技到底可以为经济、为教育做什么样的赋能,使得并不平衡的教育资源和稀缺教育资源,在什么样情况下让更多家庭享受优质教育,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人是万物的尺度”,无论教育的发展,还是教育科技的应用都应该以“人的发展”为准则。腾讯教育期望以科技助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帮助教育更好地发现人、成就人。
在新的战略思路下,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腾讯,比之以往更加接近教育深水区。其对自身“数字化助手”的定义,也得到了教育从业者的认同,几乎每个教育从业者都能从腾讯公司中找到自己所需求的能力。
在MEET峰会期间,针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遇到的痛点和难点,腾讯教育发布了“腾讯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搭建腾讯教育中台,对外开放底层能力和开放平台。